中国政府网|湖北政府网|繁体|智能问答||无障碍阅读长者专区

我国PPP模式的困境与攻略

发布时间:2015-08-13 14:00 |  来源:湖北省政府采购中心

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,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模式,社会资本方跃跃欲试,但实际签约率低。原因在于政府方什么项目都想做成PPP模式,不太理性,社会资本方融资能力、项目策划能力、风险管控能力不足,这就造成了目前这种“叫好不叫座”的现象。比如国家发改委首批发布的PPP项目总投资就达1.97万亿元,但实际落地率只有一两成。

一方面,是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,发改委和财政部政策存在差异。发改委意见是泛基础设施,财政部意见是只要有政府参与的就可以采用PPP模式。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债务规模“激增”,积极地筹备PPP示范项目更多的考虑是解决地方债务问题,将PPP模式当成一种融资手段。

现阶段,有限资源与人们更高生活追求是构成社会发展的矛盾之一,而PPP模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,所以虽然目前我国PPP模式发展情况不容乐观,但仍会稳步推进。总体来说,PPP模式在我国还处在探索阶段,有各种问题在所难免,业界要做的是积极探索、研究如何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,推动PPP模式发展。当下推广PPP模式,政府、社会资本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。

首先,地方政府要加强学习,比如河南省在PPP方面无论是观念、方法还是实际行动上,都走在全国前列:建立全国第一支获得国家批复的PPP基金,把当地PPP实施比较成功的项目经验进行推广,领先设立省级PPP中心并建立了专业咨询机构库。其他地方政府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。

其次,地方政府在实施PPP项目的时候,应该做好充分准备,整理好思路,不是什么项目都推PPP,哪些项目适合开展PPP模式,哪些不适合,如何发展?地方政府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,比如我们给某些地方政府提供咨询服务时,首要工作是帮助他们进行项目梳理。

再次,PPP项目对社会投资方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,如项目策划能力、融资能力、运营能力等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,运营能力是最容易被忽视的,而运营能力恰恰是考量一个社会资本是否适合参与PPP项目的关键,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在PPP项目招投标时会限制投标公司的属性,比如一个PPP污水处理项目,政府会要求社会资本在这方面有丰富运营经验。

那么,社会资本方在进行运营能力构建时,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?应重点解决什么问题?社会资本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本效率优势、资源整合优势、技术管理优势等,尽可能地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。当然,在目前情况下,要求单个社会资本同时具备以上三种能力显然不现实。因此,具有投资能力而运营能力不足的社会资本可与运营能力强、资本实力弱的社会资本组成利益联合体来运营项目,或者由中标社会资本委托第三方来进行运营。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项目顺利运营,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技术扩散的效应,提升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。对于社会资本来说,重点要解决的是如何使得资本与技术紧密结合,达到技术引进与管理提升双重发展。

(作者: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主任 梁舰)

打印 关闭